第(2/3)页 柴恪微微颔首,他也有这种估计,“东鲜你的意思是我们拿不到户部这种大部的尚书了?那紫英总要给我们一个交代吧?” 官应震摇头:“子舒,我知道你和紫英关系亲近,要说我还是他的座师呢,但是当他坐上首辅位置之后,很多事情就不能以常理计了,何况紫英得了二十七票,就算是除去我和六吉这两票,也有二十五票,看看西南岭南士人的拥戴,看看江南士人的‘变节’,呵呵,没有我们湖广士人的支持,他一样能过关,下一步我估计北地士人也会转变风向,大力支持他,所以我们不能再用原来固有的心态去考量对方了,……” 柴恪同样摇头:“东鲜,这我都知道,但是我们也知道北地士人中其实不少内心并不太赞同紫英的许多为政理念,您说江南士人支持,更多的是得益于其在开海和工商这方面的开明,其对田赋和土地的一些观念一样触及到了江南士绅的底线,所以我以为这些人对他的支持未必稳固,他需要我们的支持,……” 官应震有些意动,迟疑着道:“那你觉得我们当如何争取?稚绳(孙承宗)或许要入阁,兵部让飞白……” 柴恪摇头,“兵部紫英尤为看重,稚绳太纯粹了,兵部更适合他,入阁反而未必合适,只怕紫英也有他自己打算,我倒是觉得都察院这边,若是可以,看看能不能争取让文孺再上一步?” 官应震讶然,“文孺再上一步,担任左都御史?那虞臣(韩爌)呢?紫英不会真的要和北地士人翻脸吧?就算虞臣他们没有支持他,但他毕竟是北地出身啊。” “东鲜,你看看紫英所获的支持,又有几张票是真正来自北地?练国事和耿如杞是因为北地出身而投他的么?景会(毕自严)是因为和他是乡党投他的么?稚绳和礼卿(袁可立)是因为这层因素投他一票么?自强(崔景荣)和有孚(王永光)或许是,但是我觉得里边这层因素都不那么浓了,……” 官应震被柴恪的话给辩得哑口无言,但是柴恪说的在理啊。 这里边可能除了崔景荣和王永光是因为北地士人团结因素投冯紫英一票,其他人都不是北地籍地这个因素,也就是说换了冯紫英是江南籍或者湖广籍,这些人一样可能要投冯紫英,这里边更多的还是工作中结下的情谊和志同道合的理念因素。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冯紫英本来这一次当选也就不是代表北地士人,真正代表北地士人的是乔应甲,但乔应甲已经落败,胜出的是冯紫英了。 “但紫英恐怕也不可能将虞臣、伯辅(孙居相)他们一并冷落吧?”官应震不相信冯紫英敢这么做。 柴恪也拿不准。 他只感觉冯紫英这一次强势上位,只怕不会是像顾秉谦那般修修补补,肯定要按照他自己设计规划的路径来推动,但韩爌、孙居相、孙鼎相这些人虽然是北地宿臣,却未必符合冯紫英的心意,崔景荣和王永光这些人比起韩孙等人更开明,但如何安排,也说不好。 “现在没见过紫英之前,很多都不确定。”柴恪叹了一口气,“但我知道紫英恐怕会有一系列的大动作,……” 官应震沉声道:“不管紫英怎么动,我们必须要获得一个合理的尚书职位,吏部、户部、礼部或者都察院,……” 八部中的后五部不在考虑之中,前三部或者都察院才是目标,礼部尚书都是最低目标了。 就在官应震和柴恪对话的时候,顾秉谦却是一个人在家宅中长吁短叹,难以入眠。 “父亲何以如此焦虑不安,纵然此番落败,但想那冯铿也非绝情寡义之辈,父亲之前也曾提携他甚多,难道还担心他赶尽杀绝不成?”顾秉谦二子,长子顾台硕,次子顾台邸,读书都不成,在家中闲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