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白晔将房门关上,脸上没有了刚刚意气风发,而是变得疲惫且阴郁。他心里很明白今天做的事意味着什么——但凡有一点可能,他都不愿意和张潮陷入这样“不死不休”的局面。 但这场风波,就像十多年前的大兴安岭大火一样,起因只是几个不起眼的烟头,最终却蔓延成一场灾难。 当然,白晔并不认为自己是扔烟头的那个人。 张潮其实也没有料到白晔的反应会这么强烈。在他上一世的记忆里,这场“战争”原本应该发生在白晔和韩涵之间,而不是自己——也就是被评为年度网络事件的“韩白之争”。 “韩白之争”波及面很广,最后是以白晔关闭博客,韩涵大获全胜告终。 当然现在肯定是被自己“截胡”了。 张潮认为自己这两天的发言和文章虽然言语尖刻,但是并没有像韩涵当年那样的污言秽语和人身攻击,所以大概就是打几天口水仗,也就平息了。 全然没有想到白晔已经把此事从个人荣辱,升华到了整个文学批评界生死存亡的高度上来。 张潮忘了,虽然从个人角度讲,白晔不是什么“坏人”或者“恶霸”,他只是被国内畸形的文学生态推到这个位置上的一个代表而已; 但是“在其位、谋其政”,原时空当中,面对铺天盖地的网友谩骂,白晔可以认输关博;现在面对张潮触及行业根本的质疑,白晔会死战到底。 有时候,老文人的脾气就是这样。 第二天一早,张潮就接到了心浪微博官方运营人员的贴心提醒:“张潮老师,要不您关注一下这些文章呗。”—— 《利欲熏心还是别有用心?警惕个别作家的“舆论霸凌”》 《出道两年十八个月在吵架——张潮的成名秘诀》 《打打打、杀杀杀、脱脱脱——当代文坛之怪象》 《走进迷局的张潮》 …… 林林总总,大概有十篇。点击量最高的一篇已经有3000多,留言也不少,除了少部分是据理力争的自己的书迷,大部分的留言都是赞同文章观点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