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大收获-《我有点不对劲》
            
            
            
                
    第(1/3)页
    ‘阳山?大阎罗?’
    张逢看到字迹后略微思索,大概也明白了之前一路上的符箓石板,应该就是出自于阳山真人之手。
    随后。
    目光从字迹上扫过。
    张逢隔空捡起尸骨后方的十几本竹书。
    它们外表有一种聚水与聚煞的灵韵符箓,‘水、煞’在某种术法上同属‘阴’。
    倒也使得它千年未损。
    这是阳山真人所留下来的秘术。
    里面记载了不少术法的汇聚结构。
    张逢这一瞧,倒是发现他和很早以前的民朝世界一样,一样喜欢‘留缘法’。
    当然,更多可能是大阎罗将六道基因的方法刻在了骸骨上。
    之后阳山真人来到这里,又见到这些方法以后,随即也留下了自身所习的所有术法。
    这里算是同时存在‘地府’与‘天宫’的传承。
    ‘一千五百年前的大阎罗,七百多年前的阳山真人。
    如今又是七百多年后的我。’
    张逢一边看着竹书,一边略有感叹。
    心思微动之下。
    张逢也以灵气为笔,在旁边的地面上刻录下来了,关于练气到金丹的感悟。
    只是,里面更多是传统的修炼方法,没有添加自己的学识。
    因为真要有人误入了这里,又看到这些。
    那么传统简单点的还是比较好的。
    万一对方资质千万里挑一,悟性超绝,那说不定真能修出一个金丹。
    但要是再加上自己的复杂学识,对方只会越看越懵。
    等写完。
    末尾又留一笔‘青山道人’。
    张逢感觉挺圆满的,虽然自己和大阎罗二人没有相见,但都在此地留下了传承中的‘缘’。
    不过,张逢也好奇一件事。
    那就是之前洞外的痕迹,是谁留下的?
    还有天宫的准确位置在哪?
    这些竹书秘术虽然记载了很多符箓,但在自己看来,一样是意犹未尽的‘不全’。
    ‘阳山真人应该也怕有人获得这些术法以后,因为太多太乱,会分心修行,所以留下的不多。’
    张逢仔细扫所这些秘术,
    ‘上面有十二种关于水属的术法,却唯独没煞气和土属。’
    张逢思索着,又看向上空的石板,还有竹书上的煞气符箓,以及回想老大手里的镇煞印。
    种种迹象都表明,阳山真人对于阴属和土属,也是有很深的造诣。
    再加上,上方的第五道轮回之地,是一个充满水属的地方。
    所以很大可能上,是阳山真人想让获得他术法的人,先专修水属术法。
    修炼道路,都给对方铺齐了。
    当然了,一切的前提都是对方能找到这里,并撬开上方的石头。
    但以现在的科技而言,哪怕只是02年,可是挖掘机一开,也是非常简单的。
    心里想着,张逢又看向了大阎罗的骸骨。
    其实自己想把他的骸骨带走。
    一是,为了防止今后的人过来挖掘,打扰到这位道友。
    二是,这些密密麻麻的阎罗文真的不好记。
    自己还没有修出来过目不忘的能力。
    但要是留在这里记一会,也绝对不行。
    因为上方老大那边,还有一个未知的‘生物’。
    万一在自己记得期间,那个生物忽然出现,又把老大杀死。
    那么阎罗文的翻译过程,肯定会变得相对困难许多。
    大阎罗的尸身,是要带走的。
    也是想到这里,张逢再次以灵气为笔,将大阎罗身上的字体,都抄录在旁边的地面上。
    这样也是方便他留下传承,不打断他留缘法的心意。
    之后。
    张逢用灵气卷起他的骸骨,
    “道友,得罪。”
    言落。
    张逢再次扫了一圈,看到这里没有其余东西以后,就向着上方赶去。
    且在路上。
    张逢其实也有一个关于天宫所在地的想法。
    那就是根据秘术里的一个简约海面图画,还有这些水属。
    张逢感觉‘天宫’应该是在某处水底。
    至于这个图画,是在其中一本竹书的开头。
    看似像是让人对水有点印象,类似于某种冥想激发。
    比如说,要看一本关于兔子身体结构图的时候,封面是一只被解剖的详细兔子‘解剖切面’。
    那么相对来说,人的脑子里就会有些大致的印象。
    这个海面图画,也是同理。
    但要是依照目前所知的阳山真人性格,他看似是希望后人通过某些寻找,继而获得传承。
    就像是民朝世界一样。
    那么以此为根据。
    这个水属修炼,还有水属的第五道,以及这个海面。
    就很耐人寻味了。
    张逢感觉天宫的答案,大概率就在‘水’。
    同样的,张逢很有想法,也很有逻辑推理能力。
    但以往的大部分情况,都是一力破十会,且更多的心思是放在修炼的解析上。
    所以张逢就懒得去动脑子想外事。
    但要是真琢磨外事。
    以张逢远超常人的思维能力,以及数百年的各种人生经历与经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