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至于李恪,虽然大唐的工业体系已经可以做出来无线电了,但是李恪没有往这个方面引导,主要是电磁学的前置学科学习起来并不容易,这方面培养出来的学员也并不多。 而距离无线电台,按照李恪的估计至少也要五年到六年的时间。 但不重要,谁让咱有挂呢。 李恪已经很久没有关注脑海里面的仓库了,但仓库却依然在平稳不断的扩大,地面上的仓库又解锁了数个大型仓库,但这些仓库里面全部都是粮食。 除了高产的小麦之外,就是普通的稻米,但对李恪来说没什么用,因为稻米都是粮食储备,而不是种子储备,也就是说它们基本不能留种的。 虽然这些粮食的数据很大,但没用啊,现在大唐又不缺少粮食,这些粮食拿出来有什么用? 不过地面上的仓库没有解锁出有用的东西,但地下的那个部分却还是有全新的东西出现了,比如说无线电电台。 整个战略仓库下面的这个部分李恪也已经看出来了,这里有防空洞,有粮食等等,完全是按照一个地下永驻型防空洞来建设的。 而这里面所储备的东西自然是从各个方面都有的,而无线电台就是最新拓展出来的仓库里面储备的,并不是现代级别的无线电台。 而是二战后期,或者说是基于现代生产技术生产出来的类似于二战时期的无线电台,小型,大型的都有,总共有数百套。 这些无线电台的所有电子元件都是用特殊的现代工艺建设出来的电子管,并且这些电子管还用了特殊的电磁辐射防护膜进行包裹。 在这些元件的外面还有特殊的防护屏蔽箱,这些屏蔽箱外面还用特殊的装置进行了接地。 从这些防护措施就看的出来,这里的所有设备都是用来防止电磁脉冲炸弹的。 比如说核电磁脉冲弹,利用核爆之后的中子弹和某种材料的原子核相互作用瞬间释放出高能γ射线来摧毁所有的电子设备。 毕竟一颗百万吨当量的特质核弹在四百米的高空爆炸所形成的强电磁脉冲杀伤半径就大约在2000公里左右,而且电磁脉冲无孔不入。 这玩意从某种意义上在现代爆发核战争之后,几乎是最优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