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冠军侯素来雷厉风行,一往无前。 这在平日里是很好没错,但是如今形势变迁,却也不得不放慢脚步。 在他们讨董立盟开始号召群雄的时候,便已同时召集辽东和青州兵入京。 其中辽东的兵马由张飞带领,而青州则是苏曜以之前青州牧的名义,派太史慈前去,率领郡兵赴京。 这些人,再加上赵四郎的黑山军,此三部人马,辅以公孙瓒和王柔的支援,重建洛阳防线问题不大。 即便最后还是没有虎牢关,但有这后援大军在,晾袁绍也不敢趁苏曜不在起什么歹意。 到时候,他们只要稳住洛阳城,等苏曜打穿关中,擒杀董卓,重建长安洛阳双星,便可震慑诸侯,为朝廷稳定赢得时间。 没错,卢植和荀彧自然看得出袁绍的野心。 但是没什么办法。 董卓这一闹,朝廷中央权威尽失。 苏曜虽然奋起讨董,但此番胜利同时却也是在那皇权上舞刀。 身为朝廷高官与世家子弟,卢植和荀彧他们太清楚了,他们很明白治天下靠的是什么。 孟子曰,得人心者得天下,这人心就是敬畏之心! 敬畏之心在,哪怕王座上是一襁褓中的幼童,天下也可安稳无恙。 而敬畏之心不存,哪怕皇帝坐于朝堂,那也不过是又一个东周天子罢了。 而董卓的这一番折腾,便是彻底的扯下了朝廷的遮羞布,让天下人看到了皇权的虚弱与无力。 天下乱起,野心滋生,诸侯们虽然高呼讨董,但显然已是各怀鬼胎,各有心计。 苏曜虽然勇猛无双,屡建奇功。 但他到底只是个崛起不过一年左右的边郡奇子。 对于天下人来说,这个冠军侯恐怕不比董卓强上太多。 他越是敢打敢冲,天下的人心就越是疏离。 尤其是那些自命不凡,有着远大抱负的人,更是跃跃欲试的想要试试自己的本事。 这一次袁本初与苏曜前锋在洛阳城下的冲突便是一个征兆。 不过还好,由于两人的克制,这场小冲突并没有演变成全面的战争。 但是,事已至此,诸侯之间的兼并争战已是迟早会发生的事情了。 这让卢植和荀彧非常之忧虑。 苏曜和袁绍。 两人一个车骑将军,一个骠骑将军,一个百战百胜冠军侯,一个四世三公袁本初。 他们二人,可谓是当今天下的两面旗帜,都打着为国除贼讨董的旗号。 一旦两人发生了火拼,那么不管谁输谁赢,大汉最后的那点脸面就全都完了。 无论如何都要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故而,即便现在追回皇帝非常重要,但是两人还是劝苏曜: “慢一点吧君侯。” “只有您镇得住那袁本初。” “先在洛阳休整一阵,稳定下局势,让袁绍先行出发,去关中讨董。” “咱们等到后续援军到来后,再行动亦是不迟。” “那函谷关险峻无比,不在虎牢关之下。”“就是让他袁本初先去,想来他一时不半会也取不得什么战果。” “咱们大可不必急于这一时半刻的。” 苏曜闻言挑了挑眉毛,沉默着环视了一圈身边诸人,点了点头: “原来你们操心的是这个啊。” “但是你们这是关心则乱啊。” 苏曜轻笑一声: “想让我坐镇后方,请袁绍出力去讨董?” “你们觉得他袁绍真的会干这种事情吗?” “不,他若是有心的话,他就不会之前一直蹲在虎牢关外了。” “而函谷关险要尤胜虎牢,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要再如此雄关前打消耗战,他袁本初才不会去呢!” 苏曜冷哼一声: “若是我们都不去讨董,反而在这洛阳静坐对峙,那只会让天下人以为我等内讧,反而给了董卓喘息之机,让那死肥肥乐开了花。” “那君侯的意思是?”钟繇问。 “讨董!” 苏曜坚定道: “天不可一日无日,国不可一日无君。” “董卓挟持陛下,掳走诸公,此贼一日不除,天下便一日不得安宁。” “我身为大汉车骑将军,讨董勤王乃是我职责所在,怎能为一时安稳而置大局于不顾?” “故此,讨董之事,绝不可拖延。” “待过两日,补给草料收集完毕后,我便即刻出发。” “这一次,我还是只带骑兵,轻装简从,步卒都留给你们守好洛阳。” “什么?!” “只带骑兵?!” 卢植和荀彧闻言是面露忧色。 函谷关险恶,只带骑兵出征可谓是险阻重重。 那董卓虽败,但余威犹在,且其麾下仍有不少精兵强将。 而且苏曜这么急着出发,洛阳的防务将如何保障? “君侯,西征之事需谨慎考虑啊。” 卢植劝道:“洛阳乃京师重地,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设想。” “卢公所言极是。” 荀彧也附和道: “而且,袁绍虽按兵不动,但也不能排除他趁机作乱的可能,君侯若离京,洛阳的局势将更加复杂。” “他手上十万大军,若是起了歹意,我们这几千步卒如何守得住这洛阳城呀!” 荀彧心中都忍不住直翻白眼。 守不住,根本守不住。 这冠军侯是不是以为谁都能跟他一样,打出那么离谱的战果? 卢公虽是名将,但京师洛阳可不是边郡那专为防御特化的要塞。 都不说城墙下那一堆可以给进攻方提供大量建材的民房违建。 就光说城中那几十万张嘴,经历了董卓的搜刮后几乎家家都没了余粮。 也因此苏曜才对那些世家痛下狠手,征集西征的补给。 这个状态下,若是苏曜走后,洛阳一旦陷入被封城的状态,失去了周围郡县的粮食供应,那么他们就将面临一场灭顶之灾。 不要说什么守住城墙等苏曜援军的蠢话了。 断粮的事情一旦发生,城破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可以说,一旦苏曜离开,洛阳城的命运就建立在袁绍要不要脸的份上了。 如此将命运放在他人之手的境地,实乃智者之不所为也! 荀彧卢植着急上火,那边苏曜却是哈哈一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