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严舆高举双手,声音颤抖着呼喊投降,身旁残兵也纷纷弃械跪地。太史慈大手一挥,士兵们上前将严氏余党尽数捆绑。 此时,孙策策马而来,衣袍染血却难掩意气风发。他翻身下马,向太史慈拱手道:“幸不辱命!” 太史慈笑着上前,扶住孙策道:“好小子,我就知道你可以的!” 消息传回寿春,苏曜听闻后也是哈哈一笑:“孙伯符果然是不负我望!” 郭嘉接过战报,微微皱眉:“如今严白虎已灭,吴郡大半落入我手,但许贡那边……” 苏曜目光深邃,沉声道:“许贡出身名士,对朝廷忠诚尚可,但其徒有虚名,手腕有限,堂堂太守却向豪强让步,坐视匪患,尸位素餐,吴郡太守当能者居之。” 说罢,苏曜转头看向贾诩:“文和,你可有良策?” 贾诩轻抚长须说:“大将军,许贡此人虽无大才,但在士林中颇有名望,若无故裁撤,恐引朝野非议,不若以升迁之名,调其入朝为官,再派得力干将接管吴郡。” 苏曜微微点头:“那就调许贡入京任光禄大夫,吴郡太守一职.” 他的目光在堂下众人身上扫过,最终停在了袁绍身上: “逢纪足智多谋,在袁公麾下多年也积累了不少治政经验,劳苦功高,不若就由他来接任吴郡郡长一职,袁公以为如何?” 袁绍微微一愣,没想到苏曜这么快就开始拆他的人了。 这郡长可不比太守,只有治权没有军权,把他的心腹谋臣放到这遥远的吴地,那他们之间再想联系就难上加难了。 但袁绍转念一想,如今自己已入朝为官,逢纪留在身边反而容易引起苏曜猜忌,倒不如顺水推舟,既表忠心,又能让逢纪在地方上积累资历。 于是,袁绍拱手笑道:“大将军慧眼如炬,元图确有此才,必不负所托!“ 苏曜满意点头:“好!即日起,逢纪为吴郡郡长,即刻赴任。“ 他又看皇甫嵩:“子义此番平定丹阳和吴郡有功,干脆就让他留任江东,都督江东四郡(吴郡、丹阳、会稽、豫章),统辖驻军,整编卫所,打击豪强和山越,配合新政推行,老将军以为如何?” 皇甫嵩闻言愣了一下,他细一思量,发现这一安排可谓精妙,不似一时起义。 逢纪作为袁绍旧部,在江东毫无根基,必须仰仗朝廷支持,而太史慈作为苏曜心腹,手握兵权,既能震慑当地豪强,又可监督逢纪施政,确保江东稳定。 皇甫嵩抱拳:“大将军安排甚妥,末将这就命人准备大都督府行文。” “好了,既然这边事了,那我也该准备回京了。孙策那边计划不变,给交州刺史和交趾太守发文,让当地配合行动,务求功成,收复日南。”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