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脑海中,象征受害者的脑细胞,在不断的重组,一条又一条的信息出现。 一条又一条的逻辑链被抹除。 直到最后...... “是谋杀吗?” 徐驹皱着眉,呢喃着。 凶手如果是同一个人的话。 那前后行为实在是太过矛盾。 抽象,堪称极致的抽象! 没办法,能利用虫子杀人的,智商本来就不会低。 低智商的都是拿刀直接上去砍人的。 但末尾,对方又和弱智一样。 假设对方是同一人,你给徐驹说这人精神分裂,徐驹都会觉得这个可能性是有的。 完全就是两个人的做派! “不,不对......” “两个人的做法,不一定......” 徐驹心中微微一沉,他突然想到了一种可能性。 “或许,凶手只是......” “目的性有所改变?” 他突然一顿。 往常的案子,都是一条逻辑链贯穿全尾的! 为什么能这样? 主要原因,便是凶手作案的思维没断过! 对方的目标,因为目标而产生的行为,因为行为产生的后果,因为后果所立下的案子。 一条逻辑链! 如此,往往只要找到了第一个矛头,便能根据警校所教导的公式,进行破案。 从第一个线索,虚空查到第三个,第四个,乃至是凶手本身的线索! 这是警校教的一种。 不过...... 徐驹上一世做过一个更为特殊,相较于平常的案子,这案子特殊,就特殊在...... 对方拥有两个目的! 一个男人被诈骗,起初,凶手只是想骗钱,并且为此做出了一系列的准备,一系列的行动。 之后,对方却在中间时候,改变了目标,直接杀人,甚至连钱都不要。 如此,站在第一视角的警察。 警察的视角就是,这起案子,是从中间开始,受害者起初遇到了诈骗,随后在某个时间段遇到了第二个凶手。 第一个凶手的嫌疑很小! 为什么? 因为他的作案动机,他已经留下的线索,串联不到案子的下半部分! 如此,看起来,就好像是两个毫不相干的案子一样! 前后逻辑对应不上,想串联起来,就会有各种相冲突的矛盾点。 而警校教导的最常用的推理逻辑公式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