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问:“阿娘,我们什么时候走呀?” 昭昭:“你愿意跟我走吗?” 阿梧笑起来,“自然是愿意的。母后说,你一直在等我。我自小到大,也一直在等你来接我。” 昭昭就感激极了英娘阿姐。 必定是她多年教导之下,阿梧才能对她如此接手。 没一会儿,英娘阿姐就到了。俩人多年不见,相见就抱在一起哭。 英娘:“阿梧知道你要来之后,就一直在城门口等着。我事情多,不能一直陪着他,只好让他自己守在城门口。” 昭昭:“我们一眼就认出了对方!他个头小小的,看见我眼睛都亮了!都是阿姐的功劳。” 英娘:“他自己聪明,有段日子还跟着宴铃学画,临摹了不少你的画像。” 昭昭:“原来如此,我就说他怎么一眼就认出我来了,都不带犹豫的。” 英娘:“他一直想跟你走,听说你走南闯北的,见过许多山山水水,他羡慕得很。” 她都想好了,“就说他身上有灵性,大师说可以让他为越国祈福。这样他跟你走了,也是王爷的便利,身份尊贵,以后回来王府给他留着。” 昭昭觉得这样安排正好。她道:“若是以后他想回京都读书成家,我也不拦着他。” 她并不是那种要把儿子拴在身边的。她笑着道:“我只是十分想念他罢了。” 英娘又说了许多阿梧的趣事给昭昭听,然后听见外面有响动,便笑着说:“是朝华和阿狸来了。” 昭昭目含关切,“快叫他们进来,外面冷。” 三个孩子都进来了。朝华年岁最大,还记得昭昭。不过也没有很多记忆,便羞涩的喊了一声姨母。 如今是皇帝的阿狸也很羞涩,跟着叫姨母,还牵着阿梧的手道:“姨母以后记得带阿梧常回来。” 昭昭哎了一声,欢喜道:“你们都长大了。” 孩子们俱都可爱。 她又问起其他人,“宴铃呢?曦曦呢?” 英娘:“陛下去得突然,江南一堆事情,宁朔不好撂开手,我准备明年就把人叫回来给阿狸做太傅,但是宴铃到时候会不会一起回来就不知道了。” “曦曦在渝州。你知道渝州书院吧?她就在那边跟人打擂台呢。” 昭昭自然是知晓的。她经常跟宴铃通信,曦曦的事情,她在信里面也听说了一些,传闻她在渝州的诗词歌赋以及琴棋书画,将男儿郎们都比了下去。 然后顿了顿,好奇问:“她之前不是配了个吴家吗?杏儿被送到我那边去了。从那之后我倒是没打听过,吴家没再缠着曦曦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