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各方算计,是非曲直-《诸天轮回:从港综开始》


    第(2/3)页

    其次,自己身边可用的武家人很少,哪怕陆续召回了几人,比如武承嗣,但全是难堪大用的蠢物。

    正因为如此,武则天不愿意孟凡卷入此事,至于叫上官婉儿送去的字条,也没有太多意思要表达,让其爱惜羽毛,莫要沾染是是非非。

    可惜,这一行动无疑对于急于教训吐蕃的皇帝而言,是一件很扫兴的事情,李治端坐在御座之上,认为李敬玄在矫情,根本不留任何情面,直接说道:

    言语间透着不容拒绝,她那位夫皇同样如此作想,二圣履极人间,一道旨意,就算仙佛也要低头。

    一旦李敬玄失败,刘仁轨这个力荐之人的责任根本跑不了,而主持大局的太子李贤更是难逃主责。

    分明不必掺和浑水,却愿意主动入局,不管出于何种原因,都是他的恩人,说实话,堂堂宰相竟然混到此等境地,也真是荒谬至极。

    只不过,结合身份以及其它事情以后,就变得麻烦起来。

    原来在此处等着呢!

    如今太子监国,负责对外用兵一事,李敬玄吃了大败仗,他该负什么责任?

    上官婉儿还提点孟凡,哪怕李贤隐约知晓李敬玄已经倒向了天后,可依然青睐对方,因为他曾助其编修《后汉书》等著作。

    此次举荐对方,太子出力甚多。

    可关键在于,李敬玄知晓这里面有圈套,事实上他和刘仁轨之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积怨已深,且深到让双方都可以置国家利益于不顾,也要把彼此拖下水来!

    这分明是一次报复。

    在满朝文武的注视下,宰相李敬玄叹息,直接把难处说出。

    这男人年近三十,两眼细长,脸色傅粉显白,整个人看起来格外阴鸷,但最恶心的莫过于眼神,平日里说话也是油腔滑调,远不及九如半分。

    若非上官婉儿这姑娘跟自己讲这些,孟凡真揣测不到这些门道,正因为如此,他已经下定决心,往后无论如何,再也不扶龙庭了。

    因为当务之急还是在于对吐蕃用兵,各方调动、将帅安排,只要主帅是李敬玄这个草包即可,其它皆无关紧要,武则天根本不在乎。

    “婉儿,送往太史局,着九如仔细揣度。”

    自始至终,他都很沉得住气,并未主动发表什么看法,毕竟自己应诏恳请随军出行的文疏,至今尚未得到回应。

    所有人都在局中。

    而通过私下观察,上官婉儿却猜到了这些,并主动告诉他,其中到底涉及哪些算计。

    天皇李治爱子心切,选择抱病上朝,或许看穿了算计,或许没有,但不管怎样,他都没得选择,不用李敬玄,又该能用谁呢?

    刘仁轨在东征,薛仁贵大败一场,似乎证明了其没有帅才,裴行俭又在安西肩负弹压当地土著的重任。

    不可否认,唐朝时文武分途还未完全实现,士人们大多是能文能武,可以做到:文能安邦平天下,武可鞍马定乾坤。

    这刘仁轨设局,也不仅仅是为了报私仇,还是为了太子,他欲为李贤除去天后在朝中之羽翼。

    二者间会有多少矛盾?

    “令月一个姣好美丽善娘子,配吾家麒麟子正合适。”

    挂帅出征的宰相为刀。

    上官婉儿侍立一旁,安安静静,只是厌恶明崇俨看自己的眼神。

    “大格局。”

    太子不知是计,欣然接政,却不知晓该点何人挂帅,最终天皇李治爱子心切,决定带着病身上朝,并听从了刘仁轨的上书,点中书令李敬玄出征。

    港岛就那么大,当时局势又那么危急,根本没有内斗的土壤,自己真是顺风顺水,在这个领域,说句天真都不过分。

    天后格局更大,血更厚,直接反将一军,并不介意自己折损羽翼,只要能够打击到太子即可。

    “天后娘娘,为了大计,还是让他继续待在长安为好。”

    上官婉儿不卑不亢,如以往那样,淡然退下殿去。

    冒着生命危险……

    反倒是孟凡呈交的那份文疏,至今仍在其手边陈放,上面的内容非常简短,若以寻常眼光来看,也谈不上大事,五品清贵官员想要随军出征。

    昔年薛仁贵因大非川之战中的失败而声望尽失,为了防范吐蕃的骚扰,朝廷又必须派一名大将前往河陇地区镇守,收拾残局。

    不过,该入局还是得入局,既然选择太子李贤,哪怕他再被动,也要硬撑下去,因为下面的周王和相王根本没资格和手段,也没有名望去跟那位姑母打擂台。

    至于女儿年纪尚小一事,再等上三两年即可,刚好二人之间可以继续培养感情,武则天很期待。

    至于原因,前辈军将推举!

    若是旁人倒也没什么,可推举之人乃是常年镇守边疆,防范吐蕃的名将刘仁轨!

    李敬玄太了解自己了,负责内政绝对有信心,而统兵能力……

    “仁轨若须朕,朕且行,卿安得辞?”

    国家大事当中,竟也透着算计!

    假如那位手段高明的姑母,不同意他随军,那就立刻辞官离开长安,在大军行进之时,以白身接受主帅征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