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一进京师-《血色大明之末世中兴》


    第(2/3)页

    客栈老板送出门来,说道:“公子莫要灰心,三年后再来,定能高中!”

    李羡之笑着回道:“借老板吉言,三年后我还住你家客栈。”老板满脸堆笑道着谢回去了。

    李羡之三人上了马,未做停留,径直从西门出了城。方过了护城河,李羡之突然驻马,道:“如此回乡岂不有些狼狈?下次会试,还有三年之期,为时尚早,不如四处游赏一番,领略山河绮丽,追慕古人情怀,亦不失为一雅事!”

    听了李羡之的话,李如意和李喜儿两个不由得在心里叫了一声“苦也!”

    原来此时大明朝已是灾民遍地,盗贼蜂起,全不比以往太平年景。他二人跟着李羡之出来,无时无刻不为其安全担心。

    来时,李羡之在边墙内外乱转,让两个书童已是紧紧捏了把汗,而今他又要四处游荡,怎不叫他两个忧虑?于是,两个书童一齐道:“公子还是安安生生地回家吧,要是出了岔子,我两个纵然万死,也难向老太爷交代。”说着,齐齐下马跪下磕起了头。

    李羡之此时初出茅庐不久,仗着跟萧世乾学得一身武艺,对下跪的两个书童道:“我自不怕,要你两个担忧甚么?”说着催马转向北而行,两个书童拗不过,只好上马跟着向北。

    李羡之此时似乎有些胆大妄为了,他离了京城,往北过昌平,直向居庸关而去——他要一睹拱卫大明朝京师的雄关的风采。

    未料,才过昌平不远,途经一处山隘时,就见一队马贼约四五十骑呼啸而来,蹄声动地。李如意和李喜儿早慌了神,惊叫道:“山贼来了,这却如何是好?”

    李羡之虽一向自恃有武艺在身,却未曾见过如此阵仗,心里也早已慌作一团,拨马便走,李如意与李喜也紧紧跟在后面。

    眼见山贼越来越近了,李羡之只借着最后一丝胆气,强压住心中恐惧,忙绰弓箭在手,用平日打猎的本事,回身使了全身的力气,将弓弦扯得满月一般,只听“嗖”的一声劈空响过,羽箭飞向山贼群中,正射在一匹马颈上。那马中了箭,跑出没两丈远便一头栽倒,马背上的山贼被抛出几丈高,跌了下来,登时不见动了。

    李羡之见一箭射中,胆气便足了一分,又搭上第二箭,“嗖”地射了出去,这一箭正射在一个山贼前胸,跌下马死了。

    这时,众山贼距主仆三人已不足百步,李羡之欲弯弓再射,就听见一片声的口哨,山贼们立刻散开,如雁行一般包抄过来。他慌忙将箭胡乱放了出去,勒转马头大叫了一声:“快走!”用弓背打马便逃,李如意、李喜儿两个回过神来,也忙打马逃命。

    李羡之一边逃,一边回身放箭,李如意和李喜儿没有箭,便把石弹子朝着身后只管乱打。一口气奔出七八里远,这群山贼仍旧紧追不舍,跟在后面“嗷嗷”乱叫。

    就在李羡之带着两个书童狼狈逃命时,眼前三四百步外忽然又有三五十骑迎面扑了过来,李羡之悔恨无极,在心里千般万般咒骂着自己不该逞强,把大好的性命葬送在这里。他一面在心里骂着自己,一面拨马往斜刺里撞,想要冲破牢笼。

    李羡之马快,跑在前头,把李如意和李喜儿抛在后头,眼见要被山贼追上了,惊得两个书童早把手中弓扔了,拼命抽鞭子逃命。

    李羡之见两个书童拉得远了,便勒转马头,抹过山贼旁边,把打猎射狼的本事使了出来,连射数两箭,将追的最快的两个山贼射下马来,两个书童这才逃脱,赶了上来。

    未等三人喘一口气,当面的三五十骑也赶了过来,已是无路可逃了。主仆三人对面立马,李羡之叹道:“我等死于此地矣!”

    话音未落,就见李如意手指前方喊道:“公子,是官军!”

    李羡之回身顺着李如意指的方向望去,果见来者尽皆顶盔掼甲,内中还有一人举着一面牙旗,上面书着一个斗大的“明”字,果然是官军到了。众山贼“呼哨”一声,便纷纷调转马头,往山里逃蹿而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