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出兵剿贼-《血色大明之末世中兴》
第(2/3)页
李羡之见胡副使颇有忧贼之心,知其实心任事,因此并未走出多远,便又折返回来求见。门子通禀进去,胡副使颇感不解,于是叫“请”。李羡之入内拜道:“下官有军情要事相告。”胡副使问道:“适才一再追问,阁下为何不言?”李羡之道:“事关机密,不敢妄言!”胡副使忙令言明。李羡之于是将他如何派人上岛窥探贼情的事细说了一遍,然后从袖里取出一方白布展开,正是赵文徽在岛上画的地图。原来李羡之打算将此图送到军门那里,不料海盐又遭劫掠,于是想到上面或要发兵,因此稍萌了点私心,便留了下来,未曾上报。
胡副使细看了图,见里面将贼人住所、进出的大小道路、藏匿船只的海湾标的清清楚楚,省了自己不少的事,不由得大喜,连连夸赞。李羡之道:“此乃十余日之前所绘,不知此刻贼人尚在也不在?”胡副使道:“不拘在与不在,只要攻进贼巢,将其毁了,也是大功一件。”说完,又朝外叫人,将领兵的参将唤来,准备整军出发。李羡之又道:“不如趁夜里出发,将小岛围住,待天明进攻,定不让他走脱一个。”胡副使深以为然,遂下令检视船只,以备出征。
到夜里时分,士卒饱餐战饭,登船起行。领兵参将率军乘大小船只数十艘在前,由赵文徽及陈哨官为向导,偃旗息鼓往那片岛礁驶去。胡副使自乘一艘大船在后相跟。李羡之献图有功,颇得胡副使看重,因此亦将他请上船同行。
这一夜虽风平浪静,但为了不惊动贼人,因此船行的极缓,到四更时,才将小岛团团围住。统兵参将派出一员游击带勇士数十,由赵文徽引路,摸黑上岛,潜至距贼巢数十步外埋伏。到天亮前,士卒全部上岛,船上放起三声号炮,全军一起奋力向前,一时杀声震天。
岛上贼人并未逃走,此刻正在梦中,闻声而起,乱作一团,胡乱抄起兵器冲了出来。这时,数十伏兵一同起身,拿起手中鸟铳、弓箭乱射,贼人受此一击,皆以为官军从天而降,愈发大乱起来,丢盔弃甲四散奔逃。官军四面围攻如篦,除部分倭人抵抗甚厉,其余附逆盗贼大多望风而向,未至正午战事已经结束,逃散的贼人也尽数被擒。此役,共斩首七十余级,生俘近百,解救被掳妇孺亦数十余人。
大胜之后,胡副使邀李羡之一同登岸,检视战果。兴头所致,胡副使亲自点起火把,将贼巢一把火烧了个干净。然后将俘虏、辎重全部装船返航,将一炷炷冲天浓烟留在身后。途中,就在船上写了捷报,将李羡之踏勘贼情的功劳细细写在里面,然后派一艘快船送往巡抚衙门。当晚,胡副使不胜欣喜,登岸之后,在海宁、平湖两县征调牛酒,大飨士卒。驻了一夜,天亮时分,督军启程返回杭州。循着水路,一日便至。在城外驻扎,预备次日一早,到辕门献俘。
军门大人接了胡副使捷报,自然大喜,特意早起,穿了簇新的朝服,会集一班文武官员候着。日出时,大会于校场,胡副使率属下参战将校士卒拜于辕门外,然后将七八名首犯压到阶前跪下。军门历数其罪,喝令当场斩首,立时拥上一队刀斧手,眨眼之间,手起刀落,七八颗人头骨碌碌滚落当场。杀完了人,军门大人检阅全军,很是勉励了一番方才解散。军将各自回营,众官亦返回衙门。军门也不上轿,拉着胡副使步行走在前面,一边走,一边不住地拿好话话恭维他。如此一来,其余各官亦不敢上轿,皆步行相跟。一众轿夫们也只好抬着空轿远远跟着。满城的百姓何曾见过这样的奇观,忍不住围着看,惹得护卫不停晃着手中明晃晃的刀驱赶。
回到衙门之后,已近正午。军门及诸位大人走的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仆役们连忙上来端水盆,递帕子,请大人们净面擦汗。闹了一气,大人们洗完脸,各自归座,仆役又送茶上来吃了。军门又与众位大人商议,当如何向朝廷上奏。众大人异口同声道:“全由军门大人定夺。”军门大人便不再问,与众人说些闲话,过了不久,仆人进来回道:“酒宴已经备齐,请各位大人入席。”剿贼大胜,庆功自是不可少的。军门大人招呼众人入席,杭州的官都在邀请之列,连首府、首县亦皆请到,坐了满满一屋子。酒席之上无非吃吃喝喝,说说笑笑,相互恭维恭维,拉扯拉扯,有旧的没旧的,有仇的没仇的,皆换了笑脸相对。
闲言少叙,单说宴罢之后,军门大人退到后堂,一时竟无睡意,便斟酌起奏疏来,想了半天,命人将老夫子请来。这时老夫子睡得正香,军门相请又不能不起,只好挣扎着起来,来见军门大人。
军门道:“此次剿贼获胜,该如何向朝廷奏报,一时拿不定主意,特请老夫子来商议商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