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邓艾手持节杖,替刘禅等人解开绳索,烧掉棺材,接受蜀国君臣投降而赦免他们;”” “同时又下令约束将士,不准抢掠百姓,派人安抚投降的士兵,让他们回家重操旧业,蜀国的百姓都交口称赞。”” “邓艾灭蜀后,未经请命就自行决定依照东汉邓禹的事例,以皇帝的名义任命刘禅为代理骠骑将军,蜀国太子为奉车都尉,蜀国诸位皇子为驸马都尉;”” “蜀国官员都根据其品级高下,任命为魏朝官员,有人还兼任邓艾属官。” “邓艾又委任师纂兼任益州刺史,陇西郡太守牵弘等人兼任蜀国各郡太守。”” “邓艾还派人在绵竹修筑高台,以彰显自己的战功。”” “邓艾自恃其功,对蜀国的士大夫表示全靠自己庇护,他们才得以活着;” “如果遇到东汉时期的将领吴汉那样的人,他们早就被杀了。”” “邓艾又向人谈论,认为姜维虽然是一世英雄,但遇到了自己,因此陷入困境。有识之士都在暗中讥笑邓艾。” 王安石:同年十二月,朝廷下诏嘉奖邓艾平定巴蜀,擢升邓艾为太尉,增加封邑二万户。 封他的两个儿子为亭侯,各赐封邑一千户。 邓艾写信给司马昭,表示灭蜀之后理应乘胜进攻孙吴,横扫江南; 但是大举用兵之后,将士疲劳,不能马上动兵,暂缓图之; 建议在益州留下四万士兵煮盐炼铁,建造舟船,为日后讨伐孙吴做准备。 他又在信中提出封刘禅为扶风郡王,以董卓早先修筑的郿坞作为刘禅的王宫; 以此来彰显朝廷对归顺者的恩宠,孙吴君臣得知后,必然望风而降。 司马昭得信后,立即让监军卫瓘告诫邓艾,他所有的建议都应等待朝廷批复,不得擅自实施。 邓艾于是又写信给司马昭,表示自己受命征讨,蜀国君臣投降,自己以皇帝名义授予蜀国君臣官职,以安抚刚归附的人,合乎时宜。 蜀国君臣及百姓都已经归顺,其疆域广大,南到南海,西接孙吴,应当早日安定局面。 如果等待朝廷批复,路途遥远,必然耗费时间。 同僚钟会、胡烈、师纂等人都相继报告邓艾所作所为,认为他违抗命令,反叛的征兆已经形成。 咸熙元年正月,朝廷下诏用囚车将邓艾押回京城。 司马昭担心邓艾不从,又下令钟会进兵成都。 钟会派遣卫瓘先行前往成都,收监邓艾; 卫瓘达到成都后,先拿出诏书安定邓艾统率的将士; 然后率兵直入邓艾的住处,将邓艾父子囚禁关押。 钟会率领大军进驻成都,先派人将邓艾押送回京城,然后举兵反叛。 因事情败露,钟会死于乱兵;邓艾的部下将士追上邓艾的囚车,将他接回。 卫瓘派田续等将领带兵阻截邓艾,在绵竹县将邓艾斩首,其子邓忠也被杀; 邓艾在京城洛阳的其他儿子被处死;他的妻子及幸存的儿子、孙子被流放到西城县。 泰始元年,晋朝建立,晋武帝司马炎下诏,准许邓艾的家人从流放地返回家乡。 泰始三年,议郎段灼上疏为邓艾申诉,认为邓艾忠心耿耿却背上反叛的罪名,平定巴蜀反遭诛灭的灾祸; 当初邓艾在成都封赏蜀国君臣,安定秩序,究其本心并非谋逆; 钟会嫉妒邓艾的威名,才会捏造罪名污蔑其谋反,以致邓艾被冤杀。 如今皇帝仁德,理应下诏为邓艾平反。 泰始九年,晋武帝下诏为邓艾平反,肯定了他的功勋,又任命邓艾的嫡孙邓朗为郎中。 邓艾勇谋兼备,善于用兵,魏帝曹髦在诏书中称他筹划有方,为臣忠诚,克敌勇猛。 邓艾灭蜀后,魏末帝曹奂在诏书中将他与白起、韩信、周亚夫等名将相提并论,称赞他平定巴蜀的功劳。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