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五章 欲乱显因果-《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1/3)页

    荣国府,荣庆堂。

    贾母听了宝玉的话语,心中也不仅有些苦笑,她虽上了些年纪,但还没真的老糊涂。

    宝玉虽拿着孝道说事,听着虽有些动听感人,其实是不想读书的托辞,贾母自然心知肚明。

    不过宝玉从来娇生惯养,国子监课业如此繁重,贾母也心疼宝玉吃苦,心中也巴不得不去。

    贾母内心念想之中,也从不指望宝玉金榜题名。

    或许是她生于勋贵豪门,嫁入也是勋贵豪门,对读书科举之事,本就有天生的忽视。

    也或许是深知宝玉心性,知道他不是读书种子,见宝玉如此嚷苦,贾母自然打退堂鼓。

    只是这国子监的名额,可是贾琮特意给宝玉,如这事这么半途而废,贾琮心中必定不快。

    如今这大房孙子身负双爵,两府之主,位份贵重,即便贾母也忌惮一二。

    而且这大房孙子,本就是顶尖读书人,他和儿子贾政一个路数,心中是极看重读书。

    宝玉如畏难不去国子监,不仅驳了他的脸面,也必定要被他轻视,堂兄弟之间生出嫌隙。

    以后他手头有好东西,哪里还会再拉扯宝玉,自己百年归西之后,他对宝玉更不屑一顾。

    所以,虽宝玉神情恐慌,话语已带哭腔,贾母一时左右为难,并没有立刻表态。

    ……

    王夫人虽极想儿子风光,最好能事事盖过贾琮,但毕竟有些自知之明。

    宝玉要读书能超过贾琮,即便她也觉得胡说八道,她反而不在这上头奢望。

    原只想让宝玉读书进学,外人跟前已足够风光,如今被史湘云挑起话头,一下也被吓住。

    想到长子便是读书太用功,熬坏了身子气血根底,才骤然遇事支撑不住,最终英年早逝。

    此事已成王夫人梦魇,如今听宝玉大声叫苦,自然也就慌了手脚。

    只是当着迎春、黛玉等一众晚辈,宝玉这一番歪理,她马上应允不读书,这长辈脸面未免太不堪。

    原她想老太太疼爱宝玉,听了宝玉拿孝道哀求,老人家必定一槌定音,也省的她在晚辈跟前没脸。

    没想老太太也世故了,听宝玉这么哀求,居然就不上套,也不肯表态说话,让王夫人有些傻眼。

    ……

    迎春等人见宝玉这等形状,知他这般强词夺理,不过是懒于读书,这才巧言令色,各自心中鄙视。

    黛玉甚至开始思虑借口,找个由头离开荣庆堂,省的留下听宝玉胡说八道。

    只有史湘云性子爽利,爱憎分明,宝玉这等没出息,她就是看不顺眼,却忘了本就是她惹的事。

    说道:“二哥哥也不用这么说话,男儿不读书怎有前程,怎能懂得仕途经济之道。

    三哥哥就读书多年,也没见他忤逆孝道,环兄弟不是也去国子监读书,难道大家都还不孝了。”

    宝玉一听湘云又说仕途经济,心中悲愤莫名,顿时有些正气凌然,便想抨击湘云禄蠹腐臭。

    但想起前番言语不慎,被湘云好一段挖苦,想起还心有余悸,到嘴边的话咽回去,不敢再轻易放肆。

    ……

    湘云继续说道:“三姐姐,要说起环兄弟我倒奇怪,怎么寻常都不见他影子?”

    探春担心宝玉发疯,到时又是弄得难堪,见湘云突然说话打岔,倒也暂时稳住宝玉。

    连忙说道:“环儿读书天资,远不及二哥哥,俗话说笨鸟先飞。

    我让姨娘管着他,只在家里读书,寻常不许出门。

    二哥哥确实身子不内壮,经不住读书苦熬,自然也是有的。

    环儿倒从小皮实,皮糙肉厚的小子,也是禁得起折腾。

    他从小性子顽劣,又是偏脉庶出的,我和老爷商量过,必让他出去磨砺,将来才能立身活命。”

    探春心思精明,史湘云一番话,宝玉几乎要哭闹,老太太和太太对入监读书,都已打了退堂鼓。

    这种事她自然不想招惹半分,只顺着她们的话音,也说宝玉身子弱,经不起读书的辛苦。

    又把自己兄弟略贬几分,只说他皮实粗人,用不着担心勤苦,又说他是庶出,没法才读书找出路。

    这是要将弟弟贾环摘出,省的因为宝玉闹事,让读书之事生出变故,影响到兄弟入监读书。

    ……

    贾母听了探春的话,果然觉得十分顺耳,王夫人听了这话,也挑不出半点毛病。

    至于贾环去国子监读书,都被她们下意识无视。

    因在她们看来,宝玉都不能的事,贾环这冻猫子自然也不成。

    他去不去国子监读书,哪个还去管他不成,让他自己瞎折腾便是。

    贾母说道:“还是三丫头有些见识,读书自然是极好的事,只宝玉的身子骨弱,这也实在大意不得。

    你这做妹妹既有主意,你倒说来听听,有什么妥当的法子。”

    贾母这话一出,史湘云性情直爽,一下还没明白意思。

    迎春、黛玉、宝钗等人心思细密,瞬间听懂其中意思。

    三妹妹方才迫于形式,顺着老太太的意思,也说宝玉身子弱,耐不住读书辛苦。

    老太太不好当面否国子监之事,免得和大房孙子生出不快,便要挑三妹妹话头,想要拿她来作伐。

    只要探春也说宝玉不用去国子监,这事便有了话柄由头,事后贾琮知是探春意思,也不好过多责怪。

    老太太也不会自伤体面,免得留下翰林之家,长辈不羡诗书的恶名。

    只是这事和探春没半点关系,何必让她白担上名声。

    她们三人心中不平,担心探春当局者迷,被贾母言语辖制,真说出那样的话。

    探春略一思索,说道:“老太太,二哥哥是二房嫡子,将来要为二房顶门立户,不同于寻常子弟。

    读书向来都是爷们大事,二哥哥虽身子弱,但我只是个姑娘家,这种事也不敢乱出主意。

    总要家中有见识之人,才想出两全其美法子,三哥哥虽有见识,他毕竟也是晚辈。

    家里长辈除老太太和太太,就数老爷最有见识,这事让老爷拿主意,才是最妥当的。
    第(1/3)页